西藏普通人家

2003-10-27 16:50

   在隶属日喀则地区的江孜,索朗的名气很大,江孜人几乎都认识他,人们都叫他欧索索朗。欧索是藏语银匠的意思。

   索朗手艺好,他8岁跟父亲学艺, 到现在已经整整干了60年,是名符其实的老艺人了,他打制的金银首饰、银碗、碗盖是全日喀则地区最好的。索朗现在不算家里的金银首饰、地毯、电器等值钱东西,光在银行的存款就有50多万元人民币。
   
今年68岁的索朗,喜欢打扮自己。他头戴礼帽,身着藏装,左耳上的耳环是用黄金镶嵌绿松石做成的,直径足有网球那么大,两只手上戴着三个大戒指,胸前挂着一个猫眼石。仅他身上佩带的首饰就值十几万元人民币。他夫人多吉卓玛身上的首饰就更多更值钱了。
   
索朗现住在江孜老城里,他家的两层藏式楼是1986年花了四万元人民币修建的。1954年江孜年楚河发大水,给索朗留下了终身难忘的记忆。那年他们家除了人,所有的东西都被洪水冲走了。多亏了进藏的解放军,给他们分发了粮食、布匹、大衣等物品,帮他们度过了难关。
   
索朗家原本住在江孜南面的康马县,全家都是当地农奴主达桑皮罗的农奴。索朗是家中的长子,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,父子三人都是银匠。在旧西藏,银匠的社会地位极其低下。旧西藏统治者制定的《十三法典》和《十六法典》等一系列法律,把人分为三等九级。匠人与妇女、屠户、猎户等均为下等人,其命价仅值一根草绳。银匠更是与铁匠一样被人蔑称?黑骨头?。
   
索朗父子三人常年累月地给领主家和寺庙打制银器,母女俩儿给领主种地、织地毯,却从没有一分工钱,而且经常挨打挨骂。特别是索朗的弟弟被农奴主的儿子踢伤致残,悲惨地死去这件事,在索朗心中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创伤,直到现在,提起这件事儿他还掉泪。
   
索朗的妻子多吉卓玛也有一个不幸的童年,家中5个孩子夭折了3个,只剩下她和哥哥。为生活所迫, 多吉卓玛和哥哥从小就去给人织地毯,当时没有任何工钱,只求有口饭活命度日。
   
多吉卓玛与索朗的婚姻也是一波三折。当年多吉卓玛打破了农奴主家的一口锅,为躲避毒打,她逃跑了。逃跑途中她认识了索朗,一对苦命人一见钟情。双方父母又不赞成这门婚事,无奈,他俩只好私奔,凭着打制银器和纺织地毯的手艺谋生。在帕里、康马、南尼等地四处流浪。其中在南尼住了三年。
   
南尼位于江孜南面20多公里,南尼寺和宗山一样也是当年江孜人民抗击入侵英军的主要战场。英军占领南尼寺后,把寺里的所有的文物和财产抢劫一空,并纵火焚烧了寺庙。
   
现在索朗夫妇年纪大了,生活富裕了,反而常常回忆起年轻时他俩私奔到南尼受到当地人善待的事。南尼寺重建,他们捐赠了近两万元钱,修建了一座玛尼桶。
   
现在索朗每天都在家打制银器、加工首饰。由于手艺好,名气大,经常有人慕名到他家购买各式首饰和银碗。逢年过节索朗也会在街上摆个小摊,推销产品。但更多的是图个高兴,生意能否做成倒在其次。
   
笃信藏传佛教的索朗每天早上都要绕白居寺转经,然后回到家中的佛堂祈祷。他不仅祈祷全家人身体健康、生意兴隆,也祈祷世界和平,世上一切生灵幸福安祥。
   
在喜马拉雅山脉的第七座山峰珠穆拉热峰的南侧,是当今世界上最高小镇━━帕里和帕里草原,牧民拉琼一家就生活在帕里草原上。
   
牧民拉琼大爷,在这片草原上,放了一辈子的牦牛。今年他已经72岁了。他的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也都早已长大成人,各立门户了。按照草原上的习惯,老人一般是和最小的孩子一起过。因为他最小的儿子旺加在帕里镇上当了兽医,所以,老人家现在和他当牧民的第四个孩子米玛一家一起过。
   
在拉琼家用牦牛毛编织的帐篷里生活着七口人,今年40岁的米玛,是这个牧民家庭的一家之主。拉琼大爷现在干不了重活,只是在帐篷里捻捻牛毛线,看着儿孙们每天在他身边不停地忙活,倒也安闲自在。
   
72岁的拉琼大爷,看惯了儿孙们在草原上与牦牛的搏斗,也经历了沧海桑田的世事变化。
   
拉琼老人不到8岁,就失去了父母。 他从小就在帕里镇上的一户牧主家当家奴。13岁时,牧主就让他跟着年长的家奴去放牧。从一生下来,拉琼就一无所有,甚至连一根牛毛都不属于他。23岁的时候,牧主老爷同意他娶了萨迦地方的一个牧民的女儿为妻。在1959年以前,拉琼共生了4个孩子,这4个孩子一出生就成了牧主老爷的小家奴。
   
1958年,牧主让拉琼一家赶着牦牛到锡金境内去放牧,这一去就是三四年。1963年,他们一家回到帕里才知道,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西藏已经实行民主改革,拉琼就带着一家人参加了牧业互助组。从此,他和他的妻子、儿女们才再也不是牧主的奴隶了。
   
1985年,帕里区政府根据国家政策,对牧民实行?牲畜归户、私有私养、自主经营?的政策,当年,儿子米玛承包了15头牦牛,现在已发展到35头。拉琼家还替其他合作者代养了89头牦牛,每天可以挤10多桶奶。这些奶除了供一家人食用外,剩余的主要用来打制酥油,做可以长期保存的奶制品。
   
当年一出生就跟着阿爸成了牧主家奴隶的大儿子普布,今年已经50岁了。他和妻子一共有8个孩子。 他们放养了近100头牦牛,属于自己的有30头, 其他的牦牛也是为帕里镇上的人代养的。
   
大女儿是拉琼老人的第二个孩子,今年48岁。共有三男一女四个孩子。大儿子中学毕业后在亚东县电影院当电影放映员,他们夫妇夫人和另外三个孩子一共放养了100多头牦牛,一年收入近万元钱人民币。
   
如果把三个当牧民的孩子所放的牦牛全都集中起来放养,那么,拉琼老人家就会出现一个将近400 头牦牛的大牛群,这在过去,是拉琼老人连想也不敢想的。
   
帕里镇是亚东县帕里区政府所在地,自古以来就是西藏的交通和商业要地。现在有了广播电视差转台、学校、邮局和商店,在米玛一家人和大多数牧民心目中,帕里是一个繁华的城市。
   
每隔15天,儿子米玛就要去帕里镇上给他的合作者们送一次酥油和奶制品。米玛在帕里镇上共有7 个合
   
作者,这些合作者大都是帕里镇上的农民和商人,他们把自己购买的牦牛寄养在米玛牛群里,每头牛一年交24元钱的代养费,然后再根据寄养牦牛的多少,按照合同每15天分1次奶制品。这是一种完全自愿的合作形式。
   
现在,米玛一家放养自己的牦牛收入,加上与帕里镇上的亲戚朋友合作放牧的收入,每年可达8000元人民币左右。
   
拉琼老人前半生在牧主家当了将近40年的家奴,他一个大字也不认识,一辈子会念的佛经,也只有六个字,这就是?、嘛、咪、叭、咩、哞?六字真言。眼看着自己和儿女们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,老人家从心里感到高兴,每天有空就念六字真言。当然,拉琼老人更爱听儿子米玛给他唱的祝福歌:
   
花儿在夏天,开放得美丽鲜艳;
   
要是冬天也能盛开,那该多好啊!
   
人在年轻时,身体强壮如山,
   
要是我恩重如山的父亲,
   
能够万寿无疆,那该多好啊!
   
西藏自治区成立30年来,西藏普通人家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,全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近1000元,拉萨市民人均住房面积9平方米,80 %的农牧民住进了新房。到1994年8月,全区城乡储蓄达到10.55亿元人民币,是1952年的4400倍。现在西藏自治区已经建立了遍布城乡的医疗卫生网,对大多数农牧民和部分城镇居民实行免费医疗,全区共有医疗机构1200多个,病床5200多张、专业医务人员近1万人。平均寿命从50年代的35.5岁提高到65岁,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,业余文化生活十分丰富。